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官方】2015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与后期市场展望

【官方】2015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与后期市场展望

2019-04-04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官方】2015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与后期市场展望

讯:为了全面掌握2015年度全国春茶产销形势,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经营主体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依托分布在全国主产区的试验站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主要是县级及以上茶叶主产地主管部门。截止至2015年6月15日,共回收173份问卷,其中省级问卷3份,地市级问卷15份,县级问卷155份。为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报告最终以142份主产县的数据为准。

 

2015年春茶产销形势及特点

 

(一)生产规模继续扩张,产量产值有所增加

 

2015年春茶期间,定点观测的142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为2007.17万亩,同比增长5.3%,相较于2013年的14%和2014年的5.7%有所降低。样本区采摘面积达到1576.55万亩,同比增长8.04%,新投产面积114.89万亩。茶园面积增长较快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如湖北的利川、赤壁和咸安县、陕西的南郑和平利县、云南的双江县、贵州的湄潭和西秀县等茶园面积增长率均在15%以上。今年春茶采摘普遍提前,采摘期延长,样本区春茶总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8.91%,农业总产值为523亿元,同比增长5.9%。估计今年全国春茶总产量和产值相较去年仍有所增加,以4000万亩茶园面积推算,全国春茶干毛茶总产量可达96万吨,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

 

(二)乌龙茶减产减值,红茶继续受市场追捧

 

调研产区绿茶产量34.72万吨,同比增长11.43%,产值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14.7%。绿茶产量约为春茶总产量的七成,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样本区乌龙茶产量4.77万吨,同比下降3.7%,产值45亿元,较去年减少1.3%。乌龙茶总产量与产值的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与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4月中旬安溪、建瓯、南靖等地遭受了较严重的“倒春寒”,部分高海拔茶园基本绝收。市场方面,目前乌龙茶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后期走势不明朗,茶农及相关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部分茶园疏于管理或被直接荒弃。同时,产量下降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销售均价大幅上扬,其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故整体产值有所减少。

 

142个示范县的红茶产量达到5.75万吨,同比增长24.31%,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14%。近几年,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非传统红茶产区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红茶生产,红茶市场营销力度也不断加大。目前,各地红茶研创热情不减,其整体产销形势良好。但是必须指出,红茶市场容量已经被严重高估,市场可能即将进入饱和期,且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滞销情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大背景下,对于“红茶热”产业内还需理性对待,合理规划布局。

 

(三)生产成本刚性增长,茶叶均价稍有回落

 

在生产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在持续增加中,今年各地区茶叶生产物质投入成本较去年平均增长5%,采工平均工价112.1元每天,同比增长7.6%。调研地区近5年采工工价如图1所示,年均增幅达10.5%。

 

茶青整体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有15.5%地区茶青价格上涨率超过10%,同时也有15.5%的地区其下降率超过10%,下降幅度超过20%的县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四川和云南。干茶价格方面,各地干茶平均价格为220元每公斤,相较去年的260元每公斤,减少15.38%。另外,今年春茶期间干茶最高价的平均值为3640元/公斤,同比减少9.86%;其中33%的产区最高价格下降,平均降幅达15%,25%的产区最高价有所上浮,下降和上涨幅度较大区域均集中在西南地区,贵州的思南、印江、云南的昌宁等降幅超过20%,而临沧、孟连、凤冈、都匀等地涨幅超过20%。

 

【官方】2015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与后期市场展望

 

(四)春茶整体销量平平,高档茶继续遇冷

 

调研发现,今年春茶在销量上,30%的产区有所下滑,平均降幅在15%左右;40%的产区与去年持平;30%的产区有所上升,平均增幅约为12%。在销售速度上,40%的产区与去年持平,38%的地区减缓,22%的地区加快,销售加快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春茶整体销售态势尚算平稳,但后期不容乐观,部分地区茶叶滞销,调研问卷显示有15%左右的库存被积压。往年库存主要出现在流通渠道端,很少出现在生产端,生产端出现库存表明市场风险正沿产业链向上游传递,需引起产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另外,66%的产区高档礼品茶销量继续下滑,平均降幅约为15%,13%的地区高档茶销售有所回升,平均增长13%,其余地区该类茶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与2014年春茶期间80%的地区高档礼品茶销量平均下滑27%的形势相比,今年高档茶的降幅稍有缓解。中档茶销售基本稳定,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一定程度支撑了春茶总体行情。

 

(五)过半茶区存在弃采情况,后期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54%的调研产区存在弃采情况,其中5%的地区弃采较多,具体如图3所示。茶叶的弃采从表面来看,是人工成本过高,采工短缺,以及茶叶生长过快,来不及采摘下树等造成的;从深层来看,仍是产销结构性失衡导致的。目前,茶叶市场稍显低迷,受上年度库存积压影响,今年春茶各路茶商存观望犹疑态度,多实行以销定收、快进快出策略。对于后期市场的信心调研也发现,大部分地区信心一般,见图4,若对该问题的五个选项最低、较低、一般、较高和最高分别赋值1、2、3、4、5,则可得平均市场信心值为3.2,后期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后期市场展望与建议

 

今年春茶生产规模继续扩张,除乌龙茶稍有减产外,各大茶类都实现了增产,春茶总产量总产值也有所增加。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务性消费限制趋严、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春茶销售呈现疲软状态,加上生产成本持续增长,茶叶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后期市场信心有待提振。当然,随着各类变革力量的加入和产业内主体的积极应对,茶业发展必然产生质的飞跃。针对后期市场,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齐心协力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

 

当前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积极扩大消费应该成为所有涉茶主体的主要任务。各个涉茶主体需形成合力,从产业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共同开拓市场。对政府而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加快本地茶叶的公共营销推广,加快公共营销平台建设。对企业而言,必须创新营销方式,加大营销力度,利用发达的社交网络,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渠道,开展精准化营销。

 

(二)多管齐下促进流通渠道加快转型

 

传统茶叶流通渠道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产业流通模式处于破旧立新的关键时期。产业各方要多管齐下,加快新型茶叶流通体系的构建。一是加快产区批发市场功能的转型,从简单的茶叶集散中心向多功能中心转变,加快对批发市场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改造。二是加快全国性品牌电商平台建设,在茶叶流通中对接国家互联网+战略,建设公益性茶叶移动电商运营平台。三是扶持企业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渠道。实体渠道要调整功能定位,摈弃“高大上”的定位策略,尽可能体现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特色。

 

(三)稳定产业规模,调整供求结构

 

产业结构性失衡已经从潜在风险转变为实际市场风险,各主产地务必贯彻好农业部农发〔2013〕2号文件精神,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将发展资源与政策调整到提高产业综合素质上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产品结构调整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建议部分企业扭转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要积极进行茶叶市场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特征的茶叶产品,特别是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出本企业的明星产品和主导产品。

 

本文数据来自【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