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2019-04-04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编者按:十年,3650多天,足以发生很多改变,无论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件,还细碎精巧的小情感,改变是唯一的常态。对茶行业来说,这十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多到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因此,从整体上盘点这十年的大事件,也是我们进入历史、观照现实的一种途径。

十年间,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总有人成为这些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既言大事件,自有历史进程的仪轨和后续阐释的机制。历史很少是清一色性格,总有勾连互动,每个行业发生的新变化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历史变迁。人们常说,读史可以吸取教训,但人们也在不停地的检验教训。2006-2015年,是中国茶行业和茶文化嬗变的十年;2015年,也是广州茶博会踏入行业的第十年,在2015年广州秋季茶博会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发布了这十年的大事件盘点。

一、2006年,质量年和文化年

2006年,从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茶叶出口配额管理,全面放开茶叶出口经营权。同年,专业茶展广州茶博会和厦门茶博会开办;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和云南普洱茶协会成立。中国目前最活跃的两本茶主题杂志《海峡茶道》(今改名《茶道》)和《普洱》杂志都在这一年创刊。

在配额主导的年代,浙江既是产茶大省,又是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2006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当时凸显的一些问题,持续影响到今天,品质和价格是重灾区。在这一年,国家质检总局也放了大招,QS(质量安全)认证食品的种类新增加了茶叶、啤酒等13类,新增的这13类产品,必须有QS标志认证才能进行流通,无QS标志的企业将严禁生产和销售。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图为:《普洱》杂志创刊号封面,2006年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图为:《海峡茶道》杂志创刊号封面,2006年

普洱茶学院的成立,为培养专业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而两本杂志的创立,不仅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在10年成长中,也形成了品牌价值。“绿茶思维”虽然同样流行,但从整体上看,这一年起,普洱茶十年的发展历程,所谓“福建模式”的崛起和探讨,茶文化在其中的推动力都不容小视,无论是“讲故事”,还是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茶文化都是最便捷的入口和出口。

二、2007年,普洱年

年度最要紧的事件无疑是思茅市改普洱市,它对整个茶界的影响持久而深远,随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改名,很多事情也很凑巧地随后发生。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这是普洱茶最高潮最疯狂的一年,普洱茶一枝独秀,与同年火爆的基金投资并成为中国人资产再分配两种新途径。普洱茶甚至影响到白茶的形制,很多白茶也在这一年开始学着压357g的饼。

物极必反,这是普洱茶高潮的一年,也是普洱茶遇冷的一年,07年下半年普洱茶价格的陡然下跌,使得活在普洱茶经济泡沫梦境中的很多人轰然惊醒。

三、2008年,中国向世界递出一张茶文化名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两个字:“和”与“茶”。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这一年,借着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茶文化成为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我们用这样一种价值观来输出中国符号,这个举动,对随后几年出现的大事件都产生了影响。

经过07年的市场震荡之后,2008年,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普洱茶进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单。

四、2009年,祖国山河一片“红”

经历了2007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茶叶的发展迎来了关键的2009年。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有2.6亿人通过网络浏览新闻、2.4亿人通过即时设备进行沟通、7600万人使用网上支付、3600万人利用网络炒股……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茶叶消费及文化输出的新方式与新渠道,QQ上给地址送茶的市场培养推广模式铸就了铁观音牢固的市场地位,也为后来的市场(网络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微博精简了博客、QQ的繁琐,快速、精准、有效、独立的传播特性扩展了大量的用户,茶叶从业人员的占比也是其中之一。从QQ时代的铁观音到微博时代的六大类茶百花齐放,茶文化观点茶生活方式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在渠道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使人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成本,给茶叶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淘宝网从2008年开始出现茶叶的销售市场。随着电子商务向细分市场切入,茶叶品类也开始展现其发展潜力。

同年,“龙润茶”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香港及内地第一家上市的茶叶企业。这一年祖国山河一片红,金骏眉的崛起带动了红茶产业的蓬勃发展,金骏眉之外,传统绿茶产区如信阳红、遵义红依次崛起,开创了红茶发展新纪元。

五、2010年,茶叶直播年

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互联网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生活。2010年,发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许多茶人、茶农、茶厂都可以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茶生活,这一年是茶叶直播年。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茶叶电商继续崛起,对接下几年的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新评选出10大名茶,万两安化黑茶世博砖以278万元的高价拍出,沉寂多年的黑茶开始发力,黑茶炒作初露端倪。

六、2011年,茶叶安全年

2011年1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立顿”牌乌龙茶产品不合格,稀土含量高出标准值60%。这个事件在国内引发了大讨论,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开始关注茶叶食品安全,喝茶之前开始问,“我喝的茶安不安全”。这一年的立顿稀土超标事件,再到《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农残事件影响至今,这也解释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对有机茶如此追捧。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七、2012,星巴克收购Teavana

北京时间11月15日上午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连锁咖啡店运营商星巴克周三宣布,将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有300家店面的高端散茶零售商Teavana控股公司,意在增强Teavana的全球存在,丰富产品组合。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Teavana的实质是构建了时尚空间模型,茶空间的概念就此打响。到了今天,早已风靡全球。

2012年同期,也是国内个城市大建茶城时候。对照Teavana对于空间的打造,国内却在盖房子。Teavana瞄准了年轻人的市场,国内还在看茶老板的钱包。这些形成了2012年鲜明的对比。

八、2013年,双微时代的到来

要说QQ、博客、微博开启了新的信息传播时代,那么微信的到来则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及生活方式。仅2013年,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三亿。这是任何一种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类软件都比拟不了的。微信的发展速度比新浪微博的发展速度要更加快速。在让人吃惊的同时,不少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或许在不就的将来,微信将会变成一个完成的商业圈。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2012年8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

众账号,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

2013年涉茶类微信公众账号呈密集式增长,《茶人王心》《茶业复兴》《禅茶一味》《茶的故事》《中国茶叶榜》《老茶鬼》《微茶楼》《茶泡泡》《茶搜搜》《弘益茶道美学》《博山茶馆》……等具有影响力的平台相继面市,开创了茶文化传播、茶叶品牌建设、市场销售渠道的重塑,使得单一的茶行业转型为多元渠道的传播。

2013年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颂》等影视作品持续加速了茶文化热,《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通过对世界不同的茶产区、文化、生活等进行了多角度全景式的扫描,将一片杯中之叶上升为一国的文化符号认同,在行业内引起的强烈的讨论与好评。

九、2014年,芳村罢市

2014年的芳村罢市闹得沸沸扬扬,由于芳村在终端市场所处的地位,使得这一个标志性事件将茶叶经营线下模式的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茶叶固然是历史悠久的体验经济,要坐得下来,留得住人,但是,影响这种经济的一些因素,比如房租,是处于其他行业的产业链中的,相较而言,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这一事件也对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考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还有“三公消费”的影响。芳村罢市固然是切肤之痛,但电商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更加深远,恐怕才是整个行业需要认真面对的事情。很多时候,你也许没有做错什么,结局却是输了,因为整个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变化。

、2015年,习近平访英,掀起中英茶文化讨论热潮

近年来,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茶文化元素频频现身。由于这些事件本身的高关注度和曝光度,国家领导人每一次出访,但凡与茶有关,都掀起了茶文化讨论的热潮。

独家盘点:茶界十年十大事件「2006-2015」

图为:10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访英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妙谈“茶酒论”;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此后习近平在出访蒙古以及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峰会期间,茶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出现。今年10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访英,受到英国高规格的接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这次出访,茶界又热热闹闹地普及了一把英式下午茶。联想到中英自19世纪以来关于茶叶的纠葛,这次掀起的茶文化讨论,明显有极强的大国形象展示的意图。但对新时代的中国茶业来说,也许,这才是一个崛起的开端。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