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茶行业乱象频生:谨防“西湖龙井”品牌“空心化”

茶行业乱象频生:谨防“西湖龙井”品牌“空心化”

2019-04-04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茶行业乱象频生:谨防“西湖龙井”品牌“空心化”

春节一过,春茶的脚步就近了。伴随着春茶次第开采的消息,“西湖龙井”被假冒的消息也成为近些年中国春茶季的“标配”。如果哪一年,“西湖龙井”的春天是“寂静”的,或许人们反而会不适应。

镜头一:西湖村头走一遭,狸猫换回太子身

每年春天“西湖龙井”上市时,最热闹的当然是梅家坞、龙井村这些核心产区。不论是尝鲜的茶人还是进货的茶商,大家都把地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于是也催生了狸猫换太子的“假冒龙井”——保留剧目就是将非核心产区甚至更远的“类龙井茶”,拿到西湖这块风水宝地,转手就是身价飞涨。在中国除了“非典”时期曾有村子禁止外人进入外,龙井村、梅家坞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何况狸猫换太子,沾光的也并非都是外来人。

镜头二:龙井惨遭“乌龙”公告,真龙井面临“身份危机”

对这样一片扁扁的绿色树叶,能准确地辨认出它具体产地的人恐怕不多。因此才会产生这样质疑的推论:西湖产区才多大、产量才多少?但以“西湖龙井”身份卖出去的扁树叶不知是其多少倍!但推论归推论,没有“人赃并获”的证据,谁也没有铁定真假的底气。

多年来,西湖地区用发布开采时间来为正宗龙井茶提供一道保护。然而2013年3月中旬,这个办法还闹出了一桩乌龙案。3月13日,筹建中的杭州西湖龙井产业协会官方发布说3月15日西湖龙井开采,就是说此前市场上出售的西湖龙井都不是正宗的。消息一出,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的茶叶企业却不干了。企业反映:梅家坞村的龙井从3月10日就开采了。此消息一出,他们的茶叶要么没人敢买了,要么被质疑,要求退货。这究竟是保护还是添乱呢?

谨防西湖龙井品牌被“掏空”

既然守不住源头,那就在销售渠道上加一道“紧箍咒”吧。2015年,毁誉参半的西湖龙井维权打假风暴将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推到了风口浪尖。该协会的系列维权行动,采取与专业法律机构合作的办法,凭着证据和法律,将一大批销售者打得心痛肉痛。但他们并没有心服口服,反而质疑取证过程有“钓鱼执法”的嫌疑。据介绍,目前,西湖龙井的基地保护条例、二维条码追溯制度、专卖店、统一包装等多重举措都在使用。但由于龙井茶公司多、格局小而散,很难将假西湖龙井“连根拔起”。2015打假风暴显示了“动真格”的决心,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假冒西湖龙井的泛滥已经让人们对真的信任和认可接近丧失,其结果是真与假成了一笔糊涂账。作为消费者,不少人干脆不喝西湖龙井了。因为毕竟还有别的品牌的龙井。

这么多年打来打去的结果是,“地理标志保护”没有罩住小小的西湖村。龙井品牌的泛化最终极有可能导致西湖龙井品牌的“空心化”。在这里我借用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来说明后果——品牌在,但缺少被广为确认的正宗;影响有,但最终的市场正在被其他龙井品牌瓜分。

不管多么高度适应西湖龙井这种市场“常态”,我们也清晰地知晓这是一种“病态”。人们不禁要问:改变西湖龙井品牌病态境遇的根本出路何在?

鼓励龙井企业品牌成长起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在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打假是必要的步骤,但根本的症结还在于西湖龙井品牌制度设计上,公用品牌过于强大,而企业品牌没有充分发育。记者看到,这样的问题在全国各个茶区都存在。只有公用品牌一家独大,无法解决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假冒伪劣也就难以根除。对此有一个比喻:公用品牌就像责权利不明晰的所有权,最终必然导致“西方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拿来拿去的结果就使西湖龙井成了失去悟空保护的唐僧。

有人会问:西湖龙井品牌已经局限在西湖这个小范围了,难道还不够清晰化?事实上,身处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茶企已经开始了更清晰的个体品牌探索。2013年西湖龙井开采时间“乌龙事件”后,龙井村茶农架不住真假天天斗、假茶满天飞的困局,龙井村村长钱卫国忙着抢注了“龙井村”新商标。当时的报道中说:放着名头响亮的“西湖龙井”商标不要,偏偏要注册“龙井村”商标,作为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地的龙井村有其无奈之处。今天看,这个无奈之举正是突围之道。因为当一个品牌起不到最起码的辨识作用,只会增加辨识成本时,那一定是这个品牌在顶层设计和管理维护中出了问题,而不是渠道和消费者的问题。

淡化西湖龙井的“真假”,精准西湖龙井的“构成”

当然,农产品领域等待企业品牌充分发育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阶段,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逐步引导市场向比较接近产品真实的情况演进呢?

在盛产绿茶的日本静冈县,静冈绿茶是类似西湖龙井地位的品牌。同样的,它也曾面临着西湖龙井式的品牌困惑。据了解,日本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静冈绿茶这个大品牌下,根据其具体原料比例又做了区分。在产品包装上,要求只有百分之百的静冈原产茶才可以标注静冈绿茶;如果加入非原产地的绿茶原料,需要标注“混合静冈绿茶”。记者就此规定向王庆副会长求证,他解释道:这两种标注把价格也拉开了,其背后主要是保护日本茶农的利益,防止世界上其他绿茶生产国对其的冲击。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出产国,其用意不言而喻。

日本在规范静冈绿茶上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处理利益问题时,一味地堵显然行不通。那就尽量用明晰和可操作的办法来保护各方利益。既然不能用简单的真和假来解决西湖龙井品牌的问题,那何不把过去的“灰色地带”——新旧西湖龙井茶叶的混合、核心产区和并非核心产区茶叶的混合明晰化、标准化,用“混合西湖龙井”为那些产能提供合法的上市渠道?早在2013年春那次乌龙事件中,杭州满觉陇村负责人就提出,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包装和分级应更加细化。比如,西湖龙井核心区域出产的一类龙井应该在包装上和二类龙井有所区别,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手中龙井茶的出产区域和品质,以便付出相应的价钱。(何富成/插图  宁夏日报)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