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茶树起源地的实证

茶树起源地的实证

2019-04-04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茶树起源地的实证

茶树起源于三江地带,并非是今天现实的热量分布的三江地带。是被子植物形成早中期的三江,是第三纪古热带边缘的三江。我们说茶树起源于热湿气候,而不是今天我们感受到的热带,是热带边缘,是热带边缘的古横断山高地的西麓,南麓,那里是南亚热带,有茶树现实的自然分布为证。迄今为止,还没有在真正的热带发现茶树的自然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北热带有野生茶,但那是在热带的山区,海拔在近1500米高的森林里。在中越边界越南一侧,有茶树的变种,在缅甸北部山区也有滇缅茶分布,都是在南亚热带。可以看出,茶树的系统发育是在南亚热带的森林里完成的,以致没有对热带适应的基因。

提出茶树原始起源在三江流域,我们可以举出三个方面的证据:

一、茶树自然分布是以三江地带为扇柄

以金沙江——长江——福建、台湾;南盘江——红水河——珠江——海南岛;

礼社江——红河——越南;川河——把边江——李仙江——越南;澜沧江——湄公河——老挝、缅甸;

怒江——萨尔温江,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龙川江)——伊洛瓦底江——缅甸等扇骨的扇形分布。

植物传播的方式很多,但种子传播最为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则是顺水漂流。当成熟的种子从果皮开裂,收缩到种子外露接受阳光与风干,脱落时,大多水分丧失很大,滚落到地上被各种外力推动,携带。落进江水时,几乎全部都飘浮水面,乘流水顺江而下,可以航行七天时间。在这期间在任何一处登陆,发芽,都是离家很远的地方,可能是百里之外。所以,流水是物种传播最为有效的途径。最近在一书中看到,说有生命的好茶籽是沉在水下的,飘浮的是空瘪的茶籽,断定茶树不是顺江传播。该书的作者是不了解茶树栽培与生理学的文化人士,殊不知采用种子育苗法时,先要把干茶籽装袋浸水泡3~7天,还要在袋上压重物强制沉入水中。到时逐日捞取水选下沉茶籽播种,方能出苗整齐。

本人曾作过一个茶树自扬传播的模拟试验(因茶籽在3-5米高处成熟后自由落体弹跳,落定地点与母树中心的距离大约上坡0.5m)。茶树一代(10年)向上坡爬高0.5m,平地可以扩展1--2m左右,一个地质年代(100万年)可以爬高500公里。如果没有生态障碍,只要2万年就可以登上喜马拉雅山顶点。顺江漂流一旦登陆成功,就可占领那里的山区,成为新的家园。

二、原始野生茶群落和古茶树普遍存在于三江等扇骨流域两岸的横断山区

(一)、怒江流域西岸(高黎贡山)

这里存在大量的野生茶树群落,保山、腾冲、昌宁、龙陵等4县,28个乡镇,有50多处分布不同种类的野生茶树群落和野生古茶树。今择其树径80Cm以上的古茶以作举证。

1、高黎贡山大茶树:生长在保山市高黎贡山保护区,海拔2210m,树高16.8m,干径138cm。

2、挂岩峰大茶树:保山市高黎贡山挂岩峰脚,海拔2300m,树高20.7m,树径107cm。

3、镇安老茶:生长在龙陵县镇安乡小田坝余家寨,海拔1840m,树高13.2m,树径123cm。

4、德昂老茶王:在保山市潞江乡德昂寨遗址,海拔1980m,树高7.6m,干径108cm。

5、小田坝大茶树:生长在龙陵县镇安乡小田坝大坪子三社,海拔1920m,树高9.0m,干径115cm。

6、黑水河大茶树:生长在龙陵县镇安乡808黑水河社,海拔1970m,树高8m,树径82cm。

7、郝场大茶树:生长在龙陵县龙山镇郝场村戴家坡,海拔1400m,树高8m,干径80cm。

(二)、澜沧江流域

西岸为怒山系,东岸为云岭,大理以南过渡到无量、哀牢山系。澜沧江流域是发现野生茶最早的地方,大理茶发现在大理。1961年,作者与刘献荣在勐海巴达考察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最高的野生茶树和大面积的野生茶群落,该区域东西两侧分布大量的野生茶。在昌宁县的温泉、右甸;凤庆县的华峰、星源;双江县勐库大雪山的大树茶;澜沧县的富东、帕冷黑山;勐海县的格朗和、巴达。澜沧江东岸无量山区,勐腊县的勐仑自然保护区、尚勇自然保护区;景谷县团庄大地,镇源县的振太均有野生茶的发现。今择其面积较大,树径80cm以上的记之。

1、沧江西岸的怒山

①温泉宝红茶:生长在昌宁温泉乡连席村,破石头寨,海拔2000m,树高9.6m,树径83cm。

②昌宁柳叶青:长在昌宁县右甸镇新华石佛山,海拔2050m,树高13.3m,干径80cm。

③香竹箐苞红茶,又称大山茶:生长在凤庆县马街乡华峰村香竹箐,海拔2170m。树高9.06m,基径200cm,胸径159cm,是世界上最粗的古茶树。

④星源本山大茶树:生长在凤庆县腰街乡星源村,海拔2250m,树高12.3m,胸径115cm。

⑤王家村大茶树:生长在双江勐库镇大雪山脉五家村原始森林野生茶群落中,称为大山茶。海拔2250~2650m,野生茶面积373公顷,其中一棵树高22m,基径103cm,胸径98cm。

⑥澜沧邦崴大茶树:生长在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树高11.8m,基径114cm。

⑦巴达野生大茶树:生长在勐海县巴达乡贺松村大黑山原始森林,海拔1900m,树高32.12m(1962年测),胸径100cm。

⑧巴达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勐海县中缅边界中国原始森林中,内有干径80cm的茶树较多,目前已发现有4株,其中1株已于1991年自然死亡,其枝干雕为神农像。除了大理茶还有其他茶种。

2、澜沧江东岸无量山

①团庄大地大树茶:生长在景谷县团庄,树高11。5m,基径87.9cm。

②石大门大茶树:长在景东县石大门,海拔2530m,基径83.4cm。

③花山大茶树:生长在景东县花山,树高9.6m,树径90cm。

④普洱县梅子乡永胜村,罗东山瀑布大茶树:树高14.75m,树幅14。0×12。8m,树径1。09m。

⑤伟龙茶:生长在永平县水泄乡,海拔2230m,树高10m,干径107cm。

3、川河——李仙江流域东岸(哀牢山西坡)

①千家寨上坝野生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县九甲乡大石房村,地名千家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的茶树群落中,海拔2450m,树高26m,基径120cm,胸径89cm,颁发吉尼斯证书为世界最古大茶树。

②千家寨小吊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海拔2250m,树高16.5m,树径102cm,胸径86cm。

③千家寨野生茶群落:位于镇沅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中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2200~2500m,面积280公顷,是经过考证的目前最大规模的野生茶树群落。

4、红河流域

①老林——鸟布鲁沙野茶:位于元江县哀牢山东坡森林,海拔2000m上下,散生,规模很大。

②大黑茶:生长在双柏县愕嘉,树高11.8m,干径84.9cm。

③楚雄大树茶:生长在楚雄县,树高9.6m,干径81.9cm。4元江哀牢山元江县光山野生古茶树,高12.19米,基径1.02米,2014年10月考察发现,后轴茶种。

在金平有大片野生茶和大树茶。除此之外,云南盘龙江流域的师宗,金沙江流域的昭通,均有野生大茶树。树径在30~80cm的多得难以计数,30cm以下者则是成山成林的大面积存在。从上述这些茶树分布特点是:其一是多集中在滇西南,尤其是在三江中下游,横断山系中南段。其二是种类原始,多是原始的五室茶、五柱茶等系的茶种。这些呈扇骨状的流域两岸分布的茶树数量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密集,规模如此之大,覆盖范围如此之高等特点是举世无双的。对上述扇柄起源假说的合理性,无疑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证。也是除了西南三江流域中下游之外,什么地方都是找不到的。其他四川、贵州、中南、东南、两广、台海,均发现有野生茶,但都是散生的小片群或孤株,与上述茶树相比都是小茶树。有的并非真正野生原始种,是茶树传播远离中心的远点的进化种,有的是人类栽培茶树被抛弃后返回野生状态的茶树,或是带有人类驯化过的半原始种。

印度阿萨姆地区的茶种,实际就是云南的普洱茶。茶树诞生时,印度板块还在大海中,那里前期还是太提斯海,完全没有茶树原产地起源的基础条件,与茶树原产地毫无关系。印度板块与滇藏大陆拼接是在全新世之后,那时茶树已在三江流域生长了几千万年。后来,茶树虽然可以由三江传播过去,但受到高黎贡山雪山与寒冷的生态障碍,自然传播受阻。因此所谓“野茶”,只能是人力散布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分布区,更谈不上原产地。根据所谓萨地亚“野茶”的分布区,以及发现茶树与废弃的农田同处的状况分析,很可能是濮人带到那里去,栽种后被废弃的荒芜茶。况且萨地亚还是中国、缅甸、印度的交往通道,边境民族流动是自然的现象。1824年在萨地亚发现的“野茶”,最大的树围3呎,折合直径29cm。在当地的湿热条件下,估计不过200年上下的树龄,恰是清初爱新觉罗的时期,也正是云南普洱茶发展鼎盛时期,普洱茶由迁移的云南民族携带到邻国边境是很自然的。把200年的“野化”与几千万年前形成的原产地扯在一起,难免有故意贬低中国茶祖之嫌。

三、品种资源学的成果

1980年代以前,世界茶树只有14种,接着由云南省茶科所、中国茶科所合作,在全国茶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考察。在云南又发现17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加上1985年以前发现的,由张宏达教授定名和确定的分类系统世界茶种跃至37个种和3个变种,共计40个种(张宏达)。而产在中国的就有38个种,只有两个种分布在中越、中缅边界的越、缅一侧。而在云南就有31个种,2个变种,共有33种。云南的33种中,有24个是特有种,1个变种,共25种。几乎是在省茶科所与中茶所进行茶树资源考察的同时,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陈国本等专家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将考察茶树的性状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出茶种29个,变种5个,共34个,其中,大部分与张宏达的相同,另13个是不同的,这一分类方法,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茶树资源成果。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茶组植物,经张宏达与陈兴琰及张芳赐,陈国本等所分类定名的种和变种共计53个。

其中,中国52个,中国的绝大部分在云南,云南拥有47个。这些种中,五柱茶系的大理茶、厚轴茶,五室茶系的大厂茶,茶系中的普洱茶,是分布最广的茶种。前者多为野生自然分布,后者多为人为栽培分布。前者多在林地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阔叶植物组成的群落中,后者则展现在茶园或废弃的茶园遗址中。但它们在滇西南山区重叠出现,反映了茶树进化系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大凡被栽培利用频度高、范围广的种,则是进化的级别高的种,反之躲在原始森林中的则是基因流动性差,进化受到限制的种。然而最能说明原产地的则是那些还保持原始性状的原始种、比较原始种或保持有原始痕迹的种。按张宏达先生的分类,云南33个种中,原始的有两系11种,占48%,较原始的1系9种,占27。3%,进化级别高的1系,6种,2变种,占24。24%。资源学成果为茶树起于三江地带提供了又一有力实证。

从生态角度出发,这归于三江地带的古地理、古气候,为茶树诞生提供了稳定的陆地,热湿的气候,茶树前植物的繁荣。归因于茶树诞生后喜马拉雅山的升高,云岭高耸,形成北挡严寒,西南迎海湿的地势。三江形成后,造成以暖湿为主体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及传播通道。

特别声明:(www.ishuocha.com)转载此文仅作交流,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