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说茶网微享会第36期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说茶网微享会第36期

2019-04-04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微享会第36期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古树茶、名山茶的兴起,业内的“茶山行”旅游业也随之炙热。在普洱茶界内,具有一定规模或组织性质的茶山行“茶山行”活动,最早是在2013年由雨林古茶坊发起,前期以“组团+统一带队”的模式带领游客深入茶山,参与走近普洱茶原产地、探访茶山习俗等活动。该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茶友的参与感,帮助茶友们俘获茶叶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是为间接性提升茶叶销售额服务。

据说,当年雨林古茶坊“茶山行”游客接待人次达4万余次,由此可以想见“茶山行”的火爆程度已是非同小可。发展到后来,“茶山行”整体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与如火如荼的春茶发展并驾齐驱。在“茶山行”的运作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从早期由茶商主导,茶友被动参与的发展形式转变为茶友无意识的自发行为。

从“茶山行”近年来的发展形势看,看似是一片利好的,但却并不在一条正常的运作轨道上,后期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茶山行”也逐渐陷入一种失控的发展局面中,故微享会本期主题,就针对当前“茶山行”的发展现状及背后的发展动因等问题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探讨,来使“茶山行”获得更好发展。

本期主题:“茶山行”活动稳步进行,对普洱茶行业来说是好是坏?

探讨时间:201年3月15日

本期主持:至夏

参会人员:编辑部所有成员

本期撰稿:简书

探讨内容:

一、“茶山行”的目的大不同(茶商、茶人、游客)

二、“茶山行”大火的背后:古茶树热才是真正的幕后的操盘手

三、“茶山行”给那些被它带火的热门打卡地带来了名和利(老班章、冰岛等)

四、除几个“特例”外,被“茶山行”冷落的普洱茶小众产区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五、对“茶山行”,我们有话说

以下内容为www.ishuocha.com编辑部第36期微享会的探讨成果,行文中有论证不足或有争议之处,烦请茶友们提出与指导。针对本文内容,微享会栏目组保有最终解释权。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微享会第36期

一、“茶山行”的目的大不同

1、从茶企的角度看

茶企之所以花大成本,注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直接的还是为了从茶友那里获取经济利益。推广“茶山行”这一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如今茶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如今的茶行业,其消费者和其他行业或其它产品品类的消费人群在消费观上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消费者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希望能够在这一层面上有所突破,因而也就更加注重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体验感,。茶企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在维护已有的茶叶消费群体的基础上,挖掘出另外一批潜在的有购买欲的优质客户。

除此之外,通过“茶山行”活动来塑造自身品牌在茶叶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加深消费者对茶企品牌的认可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动机。

2.从茶商的角度看

他们去茶山,一来是为了深入茶山,掌握一手的茶叶资源,从决定茶叶品质的源头开始,把控好茶叶原料,最终把控好茶叶品质的“正宗”。另一方面,通过亲身的“茶山行”实践活动,收集各方面的资讯,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一手的茶叶行情,为自己的茶叶经营和后期的茶叶销售争取最大的定价空间和最佳的盈收方式。

3.从“茶山行”“游客”的角度看

这一部分人,他们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出行的“游客”,他们去茶山本身属于一种自发的主动行为,参与的目的在于通过“茶山行”深入茶叶原产地的方式来近距离的接近自然,实现自身压力的释放和排解。其次,也是为了增长一些关于茶叶知识,或了解茶山当地的风土人情。

相对于第一类比较主动的“茶山行”“游客”来说,另一类人群,他们对“茶山行”活动的参与除了有上述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获取一些验证茶叶品牌真实性的参考依据,通过自身的体验活动来提高自己对春茶,甚至是各种茶类真假度的辨识能力。

二、“茶山行”大火的背后:古茶树热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如果仔细分析“茶山行”风行的背后动因,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大火是由“古树茶热——名山古树茶热”这样一个一环扣一环的单线程传导机制所引起的,进而引发了像“茶山行”这类极具体验感的茶事活动的爆炸式裂变。

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的“茶山行”背后的发展原因,我们就从这个链式圈层的最后一个环节:古茶树的现状做一个具体的阐释。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云南可采摘茶树中,春茶年产量可达10万吨。在这个如此庞大的基数上,古树茶年产量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说,2017年的时候,古茶树春茶年产量在10万吨基数上贡献了1500吨的量数,从全年来看,则有3000吨的古茶树年产量。

从古茶树的宏观占比来看,古茶树在整个云南茶树种植面积中占有3%的比重。

据统计,在中国普洱茶三大主产区中,西双版纳茶区古茶树的种植面积是8.2万亩;普洱市的茶树种植面积则为124万亩,另有130万亩的古茶树(包括野生古茶树40万亩,栽培型古茶树65万亩,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9万亩);临沧市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2.3万亩。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微享会第36期

三、“茶山行”给那些被它带火的“热门打卡地”带来了名和利

从近几年“茶山行”的高频打卡地看,主要是以勐海布朗山班章村,勐腊的易武,再到普洱的景迈山,临沧的冰岛(含“勐库十八寨”)等热门普洱茶名山头为主。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茶山行”对普洱茶产地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利好的局面,一方面“茶山行”活动带来的一大批人流量,直接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使很多原本籍籍无名的茶山古村落的环境状况和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而且也使茶叶种植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隐形推手和发展动力。

此外,经过通盘的考虑,我们会发现“茶山行”带火的普洱茶产区,它们总体上呈现的是由“中心地带辐射周边村落”的趋势。

随着“茶山行”发展模式的日渐完善,这些“先富起来的”普洱茶产地或产区的部分人流量会逐渐渗透到周边村落,形成后续的辐射效应。不仅有效提升了普洱茶原产地的知名度,而且也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以“易武古茶山”带动起来的“七村八寨”小产区小众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四、除几个“特例”外,被“茶山行”冷落的普洱茶小众产区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从这些年人们选择的“茶山行”目的地看,很多人会选择避开普洱茶热门产地或产区,绕道去一些鲜有人迹的普洱茶小众产区。由此我们也能判断出这类“茶山行”的消费人群消费更趋理性,正在逐渐从早期的盲目跟风的非理性消费习惯中脱离出来,对一些小众产区的开发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笔者想说的是,虽然我们在前面说到一些先热起来的大产区确实会给周边的一些村落传递一些“热量”,比如说近几年比较火的薄荷塘、百花箐,但影响毕竟有限,在这二者之间传输的“热量”也仅仅只是“余温”,一旦受到地理区位的影响,很多较为偏远的小产区对这些“余温”的接收必然会受限,因而“茶山行”自然也就不会对它们产生多大的作用。

更多的小产区的生活还仅是处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现状上,很多茶农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自身的思想观念较为封闭、局限,很多突然暴富起来的茶商或茶农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要么是满足现有的生活状态,贪图享乐,并大肆的挥霍钱财,奢靡之分暴涨;尽管我们并不排除一些思想观念比较先进的茶商或茶农会外出跑市场,去了解当年的普洱茶行情,但这毕竟还是少数。

要想使这些受冷遇的普洱茶小产区在当下的普洱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在现有的普洱茶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还得依靠政府和一些大牌茶企的帮扶,同时也可适当地对他们给予一些思想观念的指导。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茶山行”,现在还好吗?微享会第36期

五、对“茶山行”,我们有话说

自2013年启动至今,“茶山行”已经推行了整整五年时间,不管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上看,它都对与之相联系的群体或圈层产生过很多有利的影响。“茶山行”使很多原本饱受困顿,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茶农获得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等。

但由于对现有的“茶山行”缺乏合理的管控机制,也使它出现了利弊共生的问题,除了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之外,也导致了一些诸如普洱茶热门产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交通秩序混乱不堪、古树茶炒出“天价”等问题的发生。

不过,总体看来“茶山行”活动的推行是利大于弊的。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和普洱茶行业的意见领袖们负起各自的责任,各个“茶山行”的参与方积极配合,一定能构建起与普洱茶的良性交互,把“茶山行”活动引入一条可控的规范、绿色且生态的发展之路上,实现普洱茶行业的更好发展。(本文系原创稿件,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