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2019-04-04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新闻背景: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茶产业成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2017年,全市茶产业实现生产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农民来自茶产业的年收入占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20%。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一、江城茶的古与今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交易历史。据清乾隆的史书记载,1763年云南就有茶叶出口,主要由勐海入缅甸、泰国销售;或由镇越(易武)、江城循李仙江运至越南又转香港销往南洋各地。民国8年至25年(公元1919年-1936年)普洱圆茶经普洱--江城茶马古道又经李仙江水路沿江泛舟而下到越南莱州后至海防海运,大量销往南洋和香港、澳门,再转销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茶产业还是江城的主要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末,全县有茶叶面积20.5万亩,茶农超6万人,全县茶产业生产总值超15亿元。

1.古茶:资源丰富“家底”清

古茶资源是江城县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珍贵的礼物,也是该县种茶、制茶、饮茶及研究茶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全县的古茶资源情况,2017年3月至10月,江城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开展了古茶资源普查工作。

经过半年多的实地勘测调查、测绘计算,得出结论:全县共有古茶面积18621亩,其中:野生古茶群落11850亩,栽培型古茶园6771亩。其中,全县正常管理和采摘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有6771亩,亩产量35公斤,年产量236.98吨,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0元,年产值3554.7万。

这次普查,划定了江城县内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群落保护区域,并把其中基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上典型古茶植株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地理位置进行了实地踏勘,对基围、干围、树幅、树高等进行了测量,共选出361棵典型古茶树植株,进行编号,制作了不锈钢材质的“江城古茶树”标识牌,进行挂牌重点保护。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2.田房茶:质优价不高的“小易武”

国庆乡田房村一带,是江城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地带。全村383户1600余人,家家房前屋后都栽种着古茶树。谁也说不清这些茶树从何时开始栽种、这些树有多少年的树龄。据村里老人说,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些茶树就有桶口粗了。后来,一代代人在原有茶树的基础上又继续栽种,形成了如今满山的古茶树。

白莲芳是田房村一名普通茶农,她家有20多亩古茶树,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茶叶初制所。进入三月,古茶树陆续进入采摘期。她告诉记者,田房村距离易武茶区只有120多公里,属同一山系,气候、海拔条件十分相近,因此茶叶的品质、口感也如出一辙。但这里的茶叶名气远远不如易武茶,去年最好的古树茶价格也不过每公斤400元,可谓是超高性价比的优质古茶。

如今,田房村家家户户以茶为生,村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田房茶,让质优价不高的江城古茶走进千家万户。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3.茶叶:瑶族群众的“致富叶”

因为特殊的气候、海拔条件,江城康平镇瑶家山村是普洱市春茶最早萌发的地方。一月初,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在寒风瑟瑟的时候,这里的第一拨春茶就已经开始采摘。

瑶家山村一带是江城瑶族群众聚集地,茶产业是这里的瑶族群众最主要的增收产业。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茶园里总是有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瑶族茶农邓梅芳告诉记者,她家有5亩茶地,春茶采摘时,她和家人每天都忙着采茶,然后交到大过岭茶厂,一手交茶一手就能拿到现金,一年下来,茶叶能给她家带来近2万元收入。

她所说的大过岭茶厂,创办于1999年,是当地扶贫龙头企业。茶厂自有茶园面积2100亩,年产干茶750吨,有“茶恋”系列绿茶和“易越”系列普洱茶等茶品,产品畅销省内外,广受茶商和消费者青睐,年产值达2000多万。

大过岭茶厂总经理刘汉斌是名副其实的“茶二代”,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从父亲手里接管茶厂。每天,从收茶到包装,他把控着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监管着茶叶从绿叶到成品。据刘汉斌介绍,茶厂通过从茶地开挖、茶苗培育、茶树种养、采摘等各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了周边200多户瑶族群众种茶管茶,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大动力。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二、荒田村:“放养茶”收入翻番

走进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荒田村生态茶种植示范基地你会发现,这里的台地茶普遍一人多高,枝叶未经修剪,任其肆意生长,当地人称“放养生态茶”。

1.大户:种“放养茶”年销售百万

王明松是当地的生态茶种植大户,他说:“放养茶树生长旺盛,茶品质好。”据悉,王明松2008年大学毕业回到老家,了解到生态茶价格是普通台地茶的3倍时,放弃了到村委会工作的机会,开始做起生态茶生意。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现在400亩种植规模,实现加工、销售一条线。现在,王明松注册了自已的茶品牌“水语万象”,与国内三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并开设了三家专营店,产品销往全国12个省市,年销售额在百万元以上。

2.农户:种“放养茶”收入翻番

在生态茶生意上摸索出经验,王明松不忘带领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他将市场信息传递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荒田村上啊宽村民小组村民王红英说:“以前我家十多亩台地茶一年最多也就能卖万把块钱,前些年跟着王明松搞放养生态茶,收入翻了番,茶树脚下找不出一滴农药。”

3.合作社:茶树下立体式种养殖拓

宽致富路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扶持下,荒田村成立了宁洱德化荒田大树茶园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种植放养生态茶800亩,亩均收入4000元,同时,在茶树下发展茶菇、茶药、茶鸡立体式种养殖,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帮助群众拓宽了致富路子。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三、景东:小茶叶的大作为

行走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各乡镇,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时时处处可见茶人忙碌的身影。

茶产业一直是景东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23.48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29万吨,茶产业覆盖全县3个乡10个镇、157个村,涉茶农户5.4万户、人口23万人。

1.企业扶持茶农脱贫致富

安定镇河底村向阳村民小组村民者文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成员重病、缺劳动力。2016年12月,他依靠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帮扶,在自家建了一个有6个簸箕、1个烤锅、1个晒场的小微茶叶初制所,自己采茶自己晒,也收购一些村里其他农户的鲜叶来加工。通过茶叶加工,去年他家收入21765元,脱了贫。

作为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的帮扶对象,安定镇河底村和中仓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0人今年产出茶叶7083.5公斤,人均茶叶收入2551.1元。

收益率高、覆盖面广,茶树成为农民的“脱贫树”。河底村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村子因盛产茶叶而声名鹊起,也因茶叶而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景东鼓励茶企通过创新企业帮扶机制、培训指导茶农生产、订单收购鲜叶、安排茶农就业等多种形式,带领茶农致富。茶叶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向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通过发展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54321”的扶贫模式,由政府部门扶持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资金5000元,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以每公斤收购单价比片区市场平均单价高出4元的价格回收茶叶,政府给予帮扶后脱贫的贫困户人均300元的实物奖励,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帮扶合作社资金2万元,合作社奖励贫困户户均1000元,同时由企业负责全程给予贫困户技术指导。

项目的入驻,为增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注入新活力,也为景东精准扶贫提供了新动力。

看茶农们如何脱贫致富,怎样打造以“千亿云茶”为目标的茶产业链?

2.提质增效茶产业行稳渐远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在景东县包下3000亩茶园,开展有机茶园转换。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凯鸿说:“源头不在田间地头,而在万户茶农。茶企要通过扶农、富农、强农,以茶农的提升促进产业的升级。”他走访了景东所有乡镇,在安定、花山和大朝山分别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免费给当地茶农提供建造小微茶叶初制所需要的簸箕、烤锅等农资物品,定向收茶,解决茶农后顾之忧。同时,以标准化生态种植的标准要求茶农进行茶叶种植和采摘,将长期、持续的“田间+课间”培训指导作为对茶农的重要福利,全面提升茶农的标准化生态种植水平。

来自安定镇河底村向阳村民小组的村民吴德就是其中的受益户。“过去我们就是自己采茶自己烤,炒菜锅、烤茶锅一锅共用,茶叶也是随采随晒。鲜茶叶质量虽好,可加工太差,卖不起价格。”据吴德称,自从建了小微茶叶初制所以后,规范了茶叶初制加工,茶叶价格也上去了,他家里10多亩的茶地单销售春茶就可以给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景东把“提质增效、茶农增收”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振兴乡村经济,助农脱贫”作为主要任务,引导茶农走“优质、精品、品牌”的路子,在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用料、统一包装,统一价位,统一监管下,致力于无公害产地建设,努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吃着“茶叶饭”,迈步脱贫路。景东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将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