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3大迷雾阵法,一陷进去就出不来

普洱茶3大迷雾阵法,一陷进去就出不来

2020-11-10 访问量: 45 茶礼仪网

对于普洱茶中的三大谎言,我们得站出来为茶友们做些什么,愿天下再无假货!经过仔细研究筛选之后,发现关于普洱茶的谎言,大致上有以下几个。

谎言一:普洱茶越陈越香

普洱茶在一定的年份中会越陈越香是对的,但是超过40年的老茶,其有效成分其实已经消失殆尽。

谎言二:生茶存放一段时间会变成熟茶

“生转熟”这一概念在坊间流传已久,直至滥觞的今天,追查其它的起源来,甚至追溯到普洱茶刚刚兴起时的几位台湾茶人身上。可见其遗毒之深。

事实上生普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的,那是工艺差别,制作工艺不一样,熟茶是采用渥堆工艺发酵而成的。说生普存放一段时间会变成熟普,这个概念就和你们家的米放了几天就会变成面条一样,天方夜谭。你的生茶放久了只会成为老生茶。

谎言三:宫廷普洱就是给皇帝喝的

熟茶诞生于70年代一般人认为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之后,算起来还差不多是个00后,你让它给哪个皇帝喝?

大家在喝茶买茶的过程中,还是需积累经验,擦亮双眼哦。

干仓与湿仓迷雾。有个台湾人写了一本茶书----《普洱茶》,书上说干仓好,湿仓不好。但是干仓湿仓也是他们台湾人的定义,也是他们定出来的。但实际上大家知道,在普洱茶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它所需的外部条件,与水分、温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讲自然存放就行了。只要没有其他污染,没有卫生问题,茶就正常依靠空气里的水分,发生自然的变化就好了,就没有必要人为的去划分什么干仓湿仓。但是十年过去了,按照干仓理论来做的茶,大家都喝过了,也都知道是什么情况,纯粹就是一个忽悠人的概念而已。

普洱茶仓库

不难看出,这是某些茶商在背后的商业运作而已。其暗箱操作是这样的,他们先在他们所谓的湿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完成整个普洱茶的生产过程,然后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最后说这批茶叶是干仓茶,在市场上高价销售,这其实是一场骗局。“干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把普洱茶真正形成的闪亮过程,给彻底的毁了。市场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谎言终归是谎言,总有被拆穿的一天,现在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茶是不好喝的,消费者被骗一次可以,一直被骗是不现实的。

普洱茶饼

红印茶的年代疑云。50年代曾经出现的打着红标的茶叶,台湾的大师们却公然把红标茶出现的年代,改到40年代,硬是往前提早了10年。当时邓时海(台湾)有本书叫《普洱茶》,他为了证实这个所谓的红印茶是40年代生产的,他还引用了唐庆阳说的一段话,说唐庆阳当时跟他说:“红印茶40年代就已经开始生产了”。事实上,唐先生不可能讲那个话,因为唐先生当时已经去世了。这是对普洱茶历史年代的误解。

红印

普洱茶的红印、绿印谜团。关于茶叶这个红印的历史经过,有一个真实的经历,经历中有两个人,一个叫祁曾培,一个叫沈柏华,他们两个人当时的身份是中茶公司北京公司的工作人员,在1953年到云南来出差。他们就发现圆茶的整个商标图案都印成红色,图案中的“茶”字也印成红色的,于是他俩就写了个书面报告,控诉云南人不守规矩,商标规定,商标中间的“茶”字应该是绿色的,结果被篡改成红色了。为这个事,中茶公司还批评云南。但是,这中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他们不了解云南的情况。云南那个时候的印刷很落后,用的是石板印刷,还只能单色印刷,不能用两种颜色印,所以整体都是用红色的来印刷。

绿印

后来采取了纠正措施,就是先后进行两次印刷。第一次印刷就先完成四周的图形印刷,预留中间的区域空着,第一次印刷完成后,第二次再把这个“茶”字印上去,用绿色来印,经过两次石板印刷,就出现后来的这种情况。更改后的这批包装纸印出来以后,所有的茶,只要是七子饼,又或者其它各种饼茶,都采用这种印刷方式。导致现在就把茶文化做成包装文化,把普洱茶文化表面化,庸俗化,最后降级成包装文化。整天来研究如何包装,在包装上大做文章,什么红印,什么黄印,什么蓝印,什么绿印。红印代表什么,蓝印又代表什么。实际上,这只是前后两次石板印刷的调色问题,就把它给神化掉了。因此,这种包装庸俗文化的做法,把咱们茶叶带到了另外一条岔路上,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道路。(文章来源:春秋普洱;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