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四月初一

四月初一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清晨早起,注意保持平和情绪。

女子簪戴皂角枝叶,或者剪出雄鸡形象佩戴。

清理缸瓮中贮存、腌演的食物,石灰虹更换石灰。

祭灶神

祭灶是古时候的五祀之一,在屋室的西南角进行,起源很早,一般在夏秋时节举行。商代制度中,天子要祭五祀,一祀户神(主出人),二祀灶神(主饮食),三祀中雷(主堂室居处),四祀门神〔主出人),五祀行神(主道路)。到了周朝,百姓也有祭祀灶神的礼俗。《周礼·春官》中记载:“大祝掌六析,二日造。郑玄作注解释道:”造,坟书作灶,杜子春读造次之造。“在周代,社会上已经流行祭灶的做法。孟夏时节祭祀灶神,是《礼记·月令》中规定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对于祭灶之礼说得特别详细。《礼记·祀器》中说:”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茸于瓶。“又说:”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播柴于奥。“盆,是用来淘米的器具;瓶,是用来盛水的器具。祭灶的礼节,用盆来盛放食品,用瓶作为礼器,使用这些器具,才是合乎祭礼的。当时鲁宗伯弗萦误将灶神当做了火神,焚柴祭祀,鲁国大夫减文仲没有劝阻制止,孔子就讥笑他不懂得祭祀的礼节。可见春秋时期,祭祀灶神的礼节已经列人国家典籍,颇为严格。自从汉武帝亲自祭祀灶神(见《史记·封禅书》后,灶神的地位就更加尊贵。凡是士大夫之家,每逢祭祀,男主人都一定亲自祭灶。主祭不用妇女,有谚语道:”男不斋月,女不祭灶。“北平人如果家中没有男子,有的就请邻居代祭灶神,严格到此种地步。至今国内各地。祭祀灶神的风俗仍然极为普遍。因为厨房是供给全家每天饮食的总机关,对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重大,所谓‘旧用饮食,必资乎灶,爨有常所,神实司之”(《明会典》中祭灶祝词),因此各地习俗中均有谢灶、送灶、迎灶等诸多活动,对于灶神,极尽尊敬。

古人祭灶,无论官家还是民间,都用荤菜。

《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夏之月……其祀灶。”郑玄注曰:“祀灶之礼,先席于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胫,乃制肺及心肝为姐,尊于姐西。又设盛于姐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酸三,亦既祭撤之,更陈鼎姐,设撰于筵前。迎尸如祀户之礼。”文中记述周代孟夏之月祭灶的礼节颇为详细,所用菜肴食物,都是黍米酒和牲畜内脏。此后历代官家祭祀,或在孟夏,或在季夏,都用肉食和甜酒。至于民间的祭灶,自周朝以来,也都记述较多,有据可考。班固的《白虎通》记载以鸡祭灶,《搜神记》称汉代阴子方以黄羊祭祀灶神来福荫子孙,《荆楚岁时记》则说以猪肉、美酒祭祀灶神。《五行书》中记载:“五月辰日,猪头祭灶,治生万倍。”另有《图经》说:“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用白鸡、黑菠、糖果祀灶神。”苏东坡挥笔写道:“明日东家应祭灶,只鸡斗酒定播吾。”范石湖《祭灶》诗云“猪头烂,双鱼鲜”,都是古时平民以肉食和酒祭祀灶神的明证,仍留有上古血祭的遗风。后世流行以素菜祭灶,只是取其清洁的意义罢了,同时可使祭祀从简,遏止靡费之风。

灶神又名灶君,起源很早,《战国策·赵策》中记载:“复涂侦谓卫君曰:’臣尝梦见灶君。”,可见在当时,灶君的观念已经深人民间。唐罗隐《送灶》诗道:“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则将灶神直接呼为帝了。北方人称灶神为灶王。《麓澳荟录》中说:“北俗称灶神,曰灶王,自唐已然。”唐代李廊《镜听词)中即有“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的诗句。

灶神又号称东厨司命,是主知生死、辅助天地行化生之道、除恶护善的小神。古时候君王制定七祀。诸侯订立五祀,其中都有司命之神。《楚辞·九歌浦《大司命》《少司命》篇。习俗中把灶神叫作司命,也是把灶神归为主管生死这一类的神了。按古时规制,灶应在庙门外的东面,所以用东厨称呼。东厨司命,顾名思义,可知灶神所司职务,是主管人的寿命。根据病从口人的道理来看,这样称呼也是很合理的。

至于灶神的来历,传说不一。《周礼》说:“颇项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汉朝应邵《风俗通》引《后汉书·阴就传》说灶神姓张名样,字子郭,还有人说叫作郭禅。《五经异义》道:“灶神苏吉利,夫人王搏头。”高诱所注《吕览》则说:“吴回回禄之神,托于灶,故祀之。”《淮南子·祀论训》又说是炎帝为大官,死后就成为灶神。而《庄子·达生》则说“灶有髻”,注日“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段成式《酉阳杂姐》中说“灶神名魄,状如美女,夫人字乡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尝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道藏·太清部·太上感应篇注》曾引:“灶神状如美人,有六女,即六癸至女”,“灶有三十六神”。诸如此类,说法都很荒诞。《礼记·月令》孔颖达注中,说立灶神而祭祀的原因,是纪念最先以火做饭的祖先,夏季祭祀灶神,是彩显火的圣德,因为美味完全是因灶火才烹饪出来的。另外《淮南子·汜论训》载:“今世之祭井灶、门户、箕帚、白柞者,非以其神为能飨之也,恃赖其德,烦苦之无已也。是故以时见其德,所以不忘其功也。”厨灶对于人生极为重要,不可一日或缺,按先哲“灶神如神在”的说法来看,可使人们更加注意饮食卫生。古人之所以祭祀灶神,本意大概就在于此。

早起床

四月初一清晨早起,不只便于做事,更是养生的妙诀。自古以来,很多伟人,无不力行早起,以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反之,太阳高升还不起床,一定是懒惰之人,蓦气沉沉,精神委靡,身心必不活泼,容易受病魔侵袭,亦会打乱全家的生活规律。

我国周代,除了孩子之外,其他人须在雄鸡初啼时就起床。《礼记》中就称儿子侍奉父母,媳妇侍奉公婆,在鸡初啼时,就要洗漱完毕,衣冠整齐,到父母、公婆住所处请安。“凡内外,鸡初鸣,咸盆漱,衣服,敛杖策,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另外《礼记·文王世子》载:“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贵族士大夫家都如此,其他人家便可想而知。因此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就讥讽他是不可雕的“朽木”。朱柏庐《治家格言》开宗明义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此时已入夏季,有人往往贪恋早上的清凉,起床较迟,白天睡觉也漫长而无限制。这种不良习惯,应当戒除。

养气体

四月初一开始养气体,中医认为人以气来使全身运转,最忌发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气就足以导致伤身,坏事误人,不一而足。如果愤怒而至咒骂,则危害更大。肝脏受到怒气的影响,则血液淤积,往往发生黄疽;心脏受其影响,则使心悸亢进,血压升高;肺脏受其影响,则呼吸急促,气血不调;喉头受其影响,则致使声带发生障碍,发音嘶哑;头部受其影响,则面部红紫,静脉怒张;偶或还有人因愤怒过激,致使呼吸血管破裂,咳血不止,或者患脑滋血碎死的。因此必须善于保养,勿使躁怒。

本月依照时令,阳气已渐渐旺盛,号为正阳之月。此时动怒,最易使肝火旺盛。因此,应该早起。节制欲望,颐养气体,以防身体亏损。《遵生八笺》关于农历四月的修养方法,称:“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声呼,其液汗,故怒与泄,为伤元气也。”

皂角叶

皂角叶,即皂英树的叶子,性辛,咸温,能通窍,搜风痰。四月初一用它煎汤饮服。则可治风痰喘满,还可洗风疮;将皂角叶捣烂涂擦患处,能消肿杀毒,驱除体表风气;用其熏蒸后服用,可通大便闭结;烧烟熏烤,则能治疗痈疮湿毒。《湖南志》称无论何种恶疮,只要用皂角末和醋调匀敷上就可治愈,效力极大。

在肥皂未制出时,乡间常常用皂角来洗涤污垢。另外因其气味清新,可防疾疫,还常用来熏烟。(五国故事)中记载,前蜀王衍喜欢焚烧沉植兰赓之类的香料,使室内芬芳馥郁,香气氮妞,昼夜不息。王衍不久觉得厌烦了,于是取皂角焚烧,以取其芳香清新的烟气。滇南一带的习俗,凡是庙像将要塑成的时候,必要焚烧皂角,以除秽邪之气。正月初一时,也要在门外用皂角熏烟。

农历四月初一,各地都有戴皂角英的做法。如山西太平、万泉,陕西的富平、咸宁,河南的汲县都有此举。民间称戴皂角英可愈头痛,不生耳疾,实际其用意在于祛除瘟疫之气。

剪雄鸡

山西平遥妇女习惯于在农历四月一日用纸剪雄鸡,戴在头上,称可以祛瘟疫。雄鸡具有清晨啼鸣报晓的特性,因而此举亦有提倡早起之意。

换石灰

石灰性属火,干烈,能够杀虫,收敛湿气,使物质不腐烂,浙江湖州四月初一习惯用较大的缸瓮或者洋铁火油箱,在底层铺上成块的生石灰,上面衬以粗厚的纸张,来贮藏食物、药饵,可以久放不坏。此时接近黄梅.暑气蒸郁,湿润多雨,各种物品最易腐烂,所以应该清理缸瓮,更换新石灰,以免原来的石灰受潮失效。

有用+10
分享